第22节(2 / 2)

女尊一品女官 林纨绾 2585 字 2个月前

阿满快马加鞭赶到易县,易县算是一座大的县城了,而且离赣县并不远。

门外已经聚集了不少赣县来的灾民,只是城门紧闭并没有打算放她们进去。

城楼上的士兵对灾民们的哀求熟视无睹。

带头的将领铁青着脸,厉声怒喝:“吵什么吵,再吵就放箭!我看你们是不要命了。”

城楼下怨声载道,灾民们有的祈求上天,有的还在苦苦哀求将领。

阿满看着这一幕,走到城门下吼道:“我要见你们县令,我是当朝左相沐婉!”

将领仔细打量着阿满,小声对身边的人说:“沐婉?不是辞官了吗?要不要放她进来,快去请示县令。”

过了一会儿,城中士兵走了出来,推开了两边的灾民,将领笑眯眯地对阿满说:“县令说请您进去。”

之后又命令边上的人,将灾民挤到一旁:“其他人别挤,你们都赶紧走。这里是不会放你们进去的。”

阿满在将领的带领下进了县令府,易县县令出来迎接,面带微笑:“沐大人来了,怎么会突然来我们这个小县城是有什么吩咐吗?若是来游山玩水的话,我立马派人安排。”

阿满摆了摆手,声音阴冷:“不必了,我是来借粮的。”

易县县令和将领面面相觑,易县县令为难地说:“这恐怕不行吧,先不说您已经不是左相了,就算是,这放粮也得皇上下旨才行啊,我们.......不能私自做主的啊。”

阿满从袖口中取出周笙的折扇,举起折扇,厉声说道:“皇上有旨,立马借粮,还有放那些饥民进城避难!”

易县县令目瞪口呆,连忙接过折扇,没错这确实是周笙的御扇,这做工以及上面的珠宝都是上品,折扇上还带着龙涎香味,最重要的是上面还有周笙的亲笔提名。

这样重要的东西,周笙不可能随意给旁人,一定是奉旨而来。

易县县令心里念叨着:右相大人,赎罪啊,没办法了。

易县县令和将领立马跪了下来,说道:“臣等,接旨。”

京城皇宫里,周笙看着玉缘递上来的折子,这才几日赣县的燃眉之急已结,周笙觉得玉缘能这么快解决赣县之事有些蹊跷,玉缘是个将军说到底也算半个粗人,上哪里弄来的粮食呢?还有她什么时候这么机智了,倒是让周笙对她有些刮目相看。

这时,何洁气喘吁吁地进来,跪倒在地上:“臣,参见皇上!”

周笙看了一眼何洁说:“有事?”

何洁面带愤怒,回答:“皇上,臣刚刚得知,沐婉去了易县,而且沐婉竟然敢假传圣旨,让易县县令放粮,这简直是以下犯上,皇上必须严惩沐婉。”

周笙看着何洁说:“怎么这下,难不成要让朕杀沐婉了?”

何洁突然一愣,接着说:“起码得罚她,毕竟她现在不是左相,她不应该干政。”

周笙突然笑了起来:“呵呵呵,谁说她现在不是左相的,朕何时有说过要让沐婉革职呢?确实是朕让沐婉传旨,让易县县令放粮的。所以说沐婉并没有欺君之罪,也没有以下犯上,她是在为国为民。”

“可是她已经上了辞官信。”何洁着急地问

“可是朕也没批准啊。朕没说答应放她走吧。”周笙看着何洁慌张地样子突然有些好笑,何洁这个人啊总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是反受其害。

何洁顿时觉着无话可讲了。

何洁像是泄了气的气球声音都变小了:“既然如此,臣,告退。”

何洁走后,周笙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气愤和无奈:“这个沐婉,真是胆大包天。哎!”

朝中都为沐婉一事流言蜚语不少,可是是各地百姓都在为为这位雷厉风行的左相歌功颂德。

如今玉缘已经回朝了,而沐婉却迟迟不愿意回来。

玉缘带回来了周笙的御扇:“皇上,这是左相让臣带回来给您的,说顺便向您道歉。”

“她自己怎么不来?”周笙问。

玉缘思考着答:“她说她在昌平还有些牵挂,她要回去。左相大人说了,她有未完成的事她不会离开朝廷的,等过几日就会回来的。”

周笙靠在椅背上,面色有些呆滞,喃喃:“牵挂?她有牵挂?”

第34章 小鬼花雪棠

解决了赣县的事情,阿满就匆匆赶回了昌平酒楼。

花无锡不知道什么时候在酒楼门口栽了一株海棠花,花无锡看到阿满笑嘻嘻的说:“没想到你回来的还挺快的,你瞧,我栽了棵海棠等春天的话应该就可以开花了。咦,你怀里抱着谁?”

阿满拉着花无锡的手说:“这海棠花是你亲手栽的?看来你还挺重视我们的誓言的呀,走吧咱们回屋里说。”

阿满缓缓地把孩子抱到床上,轻轻给她盖上被子。

花无锡一脸疑惑地看着阿满:“这孩子哪里来的呀。”

阿满思考着,迟疑了一会儿回答:“是我朋友的孩子,她的父母都因为灾难过逝了,我想代替他们照顾这个孩子。只是这孩子的头部受到了重击,恐怕醒来后会什么也不记得。而且我也希望她能忘掉那些可怕的事情,毕竟她还这么小,她不应该承担这些。所以我希望......你能陪我演一出戏。”

花无锡仔细打量着这个孩子,孩子长得很精致看上去就像一个陶瓷娃娃,花无锡瞧着也有点喜欢。

花无锡笑着说:“你要我陪你演什么呀,该不会是.....夫妻吧。”

阿满痞痞地笑着说:“你不愿意?”

花无锡掐着帕子小声说:“我可没说我不愿意,更何况当初你走时也答应我了的,说话可要算话的。”

阿满走到花无锡身边说:“那敢情好呀,省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