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希望(1 / 2)

崇祯窃听系统 叫天 1761 字 2个月前

在拉合尔这里,城头依旧飘扬着大明的旗帜。但是城外,也一如以前一样,飘扬着奥斯曼帝国的旗帜。

自从德里被波斯帝国的军队占领之后,拉合尔就再没有了援军和物资的输送。一开始的时候倒还好,但是,如今已经过去了几个月,拉合尔这边的日子,就开始难熬了。

城中开始有了悲观,因为看不到胜利的希望。要不是之前大明消灭莫卧儿帝国所表现出的强大战力,这种悲观的情绪就会来得更早。

物资上的缺乏,让吴三桂不得不开始限制,特别是粮食方面,进行管控之后,悲观的情绪就更浓了。

为此,他不得不每天巡查城头,巡视城内。在和将士们同甘共苦,吃着同样的口粮之外,保持着昂扬的斗志来影响将士们。

也亏了他在决定把拉合尔当作阻击奥斯曼帝国的城池之后,就把城中老弱送出去了城。要不然的话,粮食消耗就更多了。

吴三桂心中非常清楚,必须要给手下将士们希望,才有守下去、甚至反败为胜的希望。

为此,他不断地告诉守城的将士们,说李来亨所部在骚扰敌军的后路,不要看敌人人多,他们也会更难受。

特别是到了后来,城外敌军,再也没有攻打拉合尔,反而分了几万兵马,往西北方向而去,吴三桂就知道,李来亨所部一直还在战斗。他再为李来亨所部担心的同时,心中其实也是有很多感动的。

在他人生的早些年,他的父亲吴襄,还有舅舅祖大寿对他的影响非常大。都曾经告诉过他,有兵才有权,没兵就没权,因此必须要明哲保身,握有手中兵力才是根本之道。

不过还没等他开始应用父亲和舅舅的指导,崇祯皇帝就开始亲自领军打仗,随后,一场战事接着一场战事的胜利。他也开始随驾出征,从崇祯皇帝这边所领会的,却和他父亲以及舅舅所提醒的不一样。总之,就一直赢了下去,以至于到了后来,他都忘记了他们所说的那些。

如今在坚守拉合尔的这些日子里,特别是拉合尔明军的处境越来越困难时,不知道为什么,当年他父亲和舅舅所教导的那些东西,就又冒了出来,他就有点怕了。

他怕,并不是说怕他自己,而是怕李来亨所部会明白他爹和他舅舅所教的道理。知道事不可为时,会选择明哲保身!

吴三桂心中非常清楚,拉合尔如今能依靠的,就只有李来亨所部了。如果李来亨所部作战消极一些,或者干脆躲到了一遍去,又有谁能埋怨他们?他们可以说,一直在战斗,都不用说逃跑。

如果他们不尽心尽力的话,城外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就能集中精力攻城。几个月下来,不说会不会被他们攻下,至少绝对不会像如今这样,主要是来自粮食物资的消耗的压力。

从奥斯曼帝国军队居然把大部分骑军都分了出去,吴三桂就知道,这绝对是李来亨所部打疼了奥斯曼帝国军队,迫使他们不得不抽调了如此之多的兵力回去围追堵截,以清理保障他们的后路安全。

对于这个动静,吴三桂当然要利用起来,立刻把奥斯曼帝国军队离开的缘由,广而告之,让拉合尔的将士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而是有友军,还在配合作战。

说实话,那会儿的时候,城中士气立刻就高了不少。

吴三桂也想过趁机突围的,毕竟城外敌人已经少了好几万骑军。一旦能成功突围的话,只是步军而已,应该会好对付很多。

不过,第一,他不敢保证,奥斯曼帝国的骑军离开,是不是真得去围剿李来亨所部,会不会只是故弄玄虚,找了个地方埋伏起来等他突围而已。

之所以还存在这种怀疑,实在是他所面对的奥斯曼帝国这个敌人,他不了解。他们的统领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平常打仗,惯用什么风格,这些他都不知道,因此就有此疑惑。

第二个原因,是想突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在围困的这几个月内,挖了壕沟,围着拉合尔挖的,就是为了防止明军这边突围或者出城突袭。吴三桂如果要率部突围的话,伤亡绝对不会少。

另外还有最后一个原因,吴三桂和李定国的出身不同。李定国出身流贼,对于唐王等人,从骨子里并不会特别在意。有了皇上的密旨,他就无所谓了,用互相伤害的招数,杀入了波斯帝国境内。

可吴三桂是将门世家出身,想得东西很多,就没有李定国那样光棍了。虽然有皇上的圣旨,他还是有点担心的。

唐王毕竟是皇帝的亲戚,如果他这边突围了,那奥斯曼帝国军队就可以东进,和波斯帝国联合在一起,不但唐国要遭殃,甚至另外两个藩国都可能遭殃。一旦真得出现这种情况,谁会倒霉?吴三桂心中,其实是没有把握的。

心中有着种种顾虑,吴三桂就没敢动。时间慢慢地过去之后,之前鼓舞起来的士气,就又慢慢地消耗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