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1 / 2)

田园小爱妻 蓝牛 2371 字 26天前

青阳镇这一块多是地主官家的田庄,附近村子住的多事佃户,穷人多,有钱人也多。

聂三郎推着板车,聂二郎在一旁扶着。聂兰和聂四郎也紧跟着。

甘氏让停下来,舀了一小碗的鱼肉片出来,开始吆喝,“水煮鱼肉片,鲜嫩爽滑,秘方去腥,不好吃不要钱了!”

虽然也有吃鱼肉的,不过多数人忍受不了那个鱼腥味儿,实在太大,即使酒楼的大师傅也只能让腥味减轻些,却不能完全祛除。她这边一吆喝就引了不少人看过来。尤其是木桶盖子打开一半,那香味儿直往外飘,引的赶路跑来集上的人口齿生津。有的甚至流起了口水。

“两文钱一大勺!吃出腥味儿不要钱!”喊出这话甘氏还是有些担心的,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要是有人挑剔咋办?

谁都知道鱼有一股腥味儿,听她当众喊大话,不少人都笑了。

甘氏就招呼人品尝,“尝尝不要钱,你们尝一口就知道了!”

正在旁边吃包子的人就喊话要尝尝,云朵麻利的拿两个小碗各舀了一勺子递过去。

众人一看这么大方,想吃又没办法,就给卖包子馒头的借筷子,有人直接卖包子,自然就拿着包子馒头拿着筷子吃起来。

看着突然生意好起来,卖包子的夫妻俩直愣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忙喊后头的孩子出来帮忙。

递了三小碗出去,云朵就停了手,开始喊话,“两文钱一勺,我们走着卖着。”让他们谁买的就赶快。

果然有人抢到鱼片吃了好吃,再低头碗里已经空了,有人忍不住骂了一声,“娘的!还没尝到味儿就没了!给我来一碗!”那嫩滑的滋味儿,简直了,他都还没吃出个味儿。

“别急!别急!都有!都有!”甘氏虽然心疼云朵送出去的鱼肉,不过看买的人一下子涌来那么多,笑的合不拢嘴。

云朵也拿着一个勺子,和甘氏一左一右的给人舀鱼,顺手收钱,装在脖子里挂着的布袋子里。

旁边卖馄饨面条的摊位人也多了起来,因为云朵他们没有碗,鱼肉片又不能当馍馍吃,就顺带了旁边摊位的生意。

卖完这一波,云朵让聂三郎推着板车往前走。走不远又停在了一个卖面条的摊位附近。几乎吃面的人碗里都盖了一勺子的水煮鱼肉片,红红的辣椒油特别的鲜亮。

几人都没有想到,生意会那么好。

------题外话------

有存稿的下场,就是存稿发完了,以为后台还有~o(gt_lt)o~

☆、第030章:大姐云英

聂兰一直注意着云朵身前挂的钱袋子,看她收钱装钱袋子里,利落的给人舀鱼肉,钱袋子里的钱越积越多,她忍不住羡慕。

甘氏那边也一样,钱袋子里面已经沉甸甸的了。

一条南北主街走完,四桶的水煮鱼肉片已经卖了三桶。还有一桶,云朵准备逛东西街的小巷子。

甘氏吆喝着,聂三郎推着车,聂二郎和聂四郎,聂兰都在一旁扶着板车。

箱子里也不少人家,因为逢集,不少赶集的,也都知道了他们的水煮鱼,有人听到水煮鱼卖到了自家门口,就出来花上几文钱买一碗。

不大会,一桶水煮鱼下去一大半。

甘氏看了看日头,就道,“往回走!走着卖着,等出了镇子正好就能卖完了。”

聂四郎拉着甘氏撒娇道,“奶奶我想吃糖糕!”

“我想吃肉包子!”聂兰从刚才来到集市上的时候就对那热气腾腾白胖胖的肉包子垂涎了。

聂二郎正要说饿,见聂三郎没吭声,他暗哼一声,“马上卖完就回家了,还是回家吃吧!省下不少钱!”

云朵也饿了,半夜起来就忙,她就临出来的时候喝了一碗鱼骨汤,刚才一直忙不觉得,这会一说饿,她的肚子就咕咕叫起来了。

甘氏有些犹豫,这要是买,就得花钱。家里四郎年岁还小,二郎三郎可正说亲的时候,说了亲紧接着就是娶媳妇进门,三儿媳妇也快要生产,处处都是花钱的地方。

“你的肚子咕咕叫了。”聂兰推了推云朵的胳膊,她是看出来了,因为云朵会做鱼,奶奶很看重,之前还一天给她两文钱零花,要说她饿了,保不齐奶奶就给他们买吃的了。

云朵的确是饿了。

“奶奶!我们卖了这么多钱呢!买吧!我想吃糖糕!”聂四郎摇着甘氏的胳膊。

甘氏看着就咬咬牙,问云朵几个吃糖糕还是包子,聂四郎想要糖糕还想吃肉包子,甘氏只给两文钱,要么买一个肉包子要么买两个糖糕。

云朵要了素包子,两文钱能买俩。

聂兰看聂三郎也买的素包子,撇撇嘴,就算肉包子只买一个吃不饱,她也要买肉包子吃。

甘氏没舍得给自己买,云朵几个人就已经花了十文钱出去了。看到云朵递过来的热包子,甘氏愣了下。

“我买了俩,奶奶快吃一个吧!忙了一早上,要撑不住的。”云朵对豆腐包子还是很青睐的。

甘氏看着她黑白分明纯净的大眼,白皙带着笑意的小脸,仿佛很满足眼前的一个豆腐包子,她心里有些热起来。她的亲孙子亲孙女都没有想起来,这孩子买俩包子原来是给她一个的。

聂三郎也递过来一个,不过终究还是慢了一步。

聂二郎目光有些阴,瞥了眼云朵,再看聂三郎,面露嘲讽。

甘氏没有接他的,“咱家日子现在还不好过,进账少,但花钱的地方多,还都是大头。尝个味儿,要说吃饱,还是回家吃。”

聂三郎就把包子收回来,吃了一个,另一个装了起来。

包子不大,甘氏几口就吃完了,接着吆喝卖水煮鱼肉片。

青阳镇的街角最后一排,一个面相二十多岁的女子开门出来,端了个碗,“要两勺子鱼肉片。”

她穿着蓝色的旧褂子,和洗的发白的棕色裙子,面色发黄,头发也毛毛的,用一个画布包着,插了一根木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