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大总督(1 / 2)

北唐天下 蛤蟆吞地 1790 字 5天前

自从李思钰带着营州军入关后,李思钰就成了长安闲暇话题中的主角,他人都是占了多少多少地盘,他倒好,一再获胜,最后地盘却还是那么丁点,非但不见增长,而且看起来还向着减少的趋势发展。

长安人很敏感,甚至远比其余地方更加敏感,自安禄山叛乱后,长安就成了动乱之地,你来我往,这方唱罢又一人粉墨登场,无数次节度使们杀入长安,掠夺京畿之地,长安就开始变得极为敏感,无法信任任何人。

可李思钰很另类,一再吃亏,好像不把自己折腾成废人不罢休的样子,可说来也奇怪,李思钰越是折腾,反而京畿之地百姓越是喜欢上了这位关外胡子。

李思钰打了河北诸侯,那离的远,跟长安人没关系,他们还没怎么在意,但是当听说营州军要戍守长安,长安百姓就紧张了起来,很是不愿这位大爷前来长安。

这种心态李思钰是理解的,作为朝廷来说,朝廷更愿意把关中节度使们全干掉,可是朝廷无力解决这些节度使,那就只能借助外人,哪怕最后借助不了,最后选择一步险棋,增加更多的节度使,把大节度使分成更多的小节度使,让关中局势趋于平衡。

这也是为何会有向天下借兵的一个原因。

朝廷和民间百姓在某些方面是对立的,正如这种事情。朝廷期望增加外来势力来限制关中诸侯,可是盘子就这么大,关中百姓就这么多钱粮,京畿之地百姓供养神策军和朝廷就已经很吃力了,再让他们供养外来军卒,京畿之地的百姓自是不愿的。

在李思钰决定入长安戍守后,民间就有传言说李思钰是如何如何暴戾可恶,是如何如何贪婪,而营州军在河北抢了不少粮食也像是验证了这个流言。

随着营州军逼近关中,负面流言也越来越盛,但是在李思钰夺了同州、华州后,脚步戛然而止,并且给两州百姓分地,制定了更低的税收,这让京畿百姓突然羡慕了起来,虽然同、华两州还未真正过上好日子,可毕竟有了那么一丁点希望。

接着就是河中之争,夺了两地盐池。

蜀中盐巴道路受阻,青海盐被吐蕃人占着,河中盐巴虽然可得到些,可盐巴价格高的吓人,谁让那些盐巴不是朝廷的呢,现在盐巴被李思钰夺了回来,而且还给了朝廷,盐巴价格甚至还未真正大规模开采供应呢,关中盐巴价格就掉了。

这是实实在在的实惠。

百姓还未刚刚高兴起来,就听说数万关中百姓前往洛阳运粮,而且是五斛得一斛的高价,京畿百姓又是羡慕,又是嫉妒,嫉妒华州百姓占了老大便宜。

嫉妒没几日,就听说洛阳朱温扣住了这数万百姓,所有关中百姓都紧张起来,更加注目李思钰会如何,结果没让他们失望,朱温逃了,洛阳被夺了下来,粮食也开始运了过来,当关中百姓见到第一辆牛车通过潼关后,所有人都欢呼尖叫。

无数人在讨论这个关外“傻瓜”,却不再是冷言冷语,变成了他们嘴里的“李帅”。

这些日,不知是从哪里得知的,有一个流言疯狂在长安流传,甚至蔓延到了整个关中,而且还在向外疯狂蔓延。

李悍虎要立大总督!

一个管理河中五州、陕虢、河右、东都的大总督!

立大总督就立大总督好了,反正李帅啥事干不出来,反正与俺们小老百姓无关。

可惜,所有这么想的人都错了!

这“大总督”权利之大难以想象,几乎等同于又一个强势节度使,而且还是面相整个关中征召,无论男女老幼,只要你有本事,只要你能最后胜出,你就是这个“大总督”!

或许,你说你的才能不足,那也没关系,除了李帅亲定的韩都、高思继两位将军外,还有八位将军可争夺。

若是这八位将军还争夺不下来,那还有数十、数百旅、团、排长可争夺,这些可都是面向整个关中百姓的。

唯一要求就是你要有本事。

所有人都在疯传这个消息,朝堂上诸公和皇帝肺都气炸了,李晔在朝堂上指着诸多大臣怒骂,怒骂是谁放出的消息。

李思钰打算用李昭为河右节度使、东都留守,同时给他一份“答卷”。

这份“答卷”只有两道题,不对,也算是一道选择题,即“把兵权置于东面总督府名下,还是另立都督府”,这道题很难,朝堂上争执不下,答案不一,皇帝更倾向于把河右、东都全部置于皇权之下,可是李思钰的担忧也不能不考虑进去,毕竟这地方要时时面对宣武军的威胁。

可正当诸臣争执不下呢,不知是谁竟然把“东面总督”变成了“大总督”,名称变了就变了好了,可气人的是同时也放出了李思钰想要演武拜将的念头。

这如何不让朝廷震怒,想要揪出是谁放出的消息,查了两日也未能查出是何人,最后看到消息满天,也只能暗自摔板凳生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