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夷夏(1)(2 / 2)

饥饿这个词语,似乎在逐渐远离鶄泽的人们。

这就使得归宁人,越发的认同与相信了自己的判断。

汉化风潮,日益兴盛。

到得如今,便是老人、妇女、孩童,也能讲几句汉话了。

经常与汉商打交道的男人,更是渐渐的都能与汉地商人流利交流,还学会了讨价还价和自卖自夸等技能。

语言的隔阂渐渐淡化。

以至于有邯郸来的商人,在来到鶄泽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这个过去的化外不毛之地,夷狄安居之所。

现在,几乎人人蓄发右祍,华服常衣,能讲中国雅语(虽然讲得很别扭,带着很重的口音,但就算是神州本土,讲不了流利雅语的人多了去,天下郡县,哪个没有口音?)。

于是,塞外小中国的评价,不胫而走。

归宁人听说后,对这个说法,骄傲无比。

于是,就有几个威望比较高的领袖合计了一下,便花费重金,在鶄泽正东方的山谷内,建起了漠南的第一座学苑。

又重金聘请了当初跟随天使而来,但并未获得职务的几个文人,入驻其中,教育其子弟。

这学苑,其实很简陋。

用的也只是沙柳木和夯土。

教材什么的,更只有启蒙读物巨头《仓颉》的几卷而已。

但,小孩子们却非常兴奋,而且非常喜欢读书。

每到学苑开讲的日子,山谷内外,都挤满了孩子。

有牧民的,也有贵族的,更有着新兴的首领人物们的。

不止有男童,女童亦有不少。

有些时候,甚至还有成年人跑去听讲、学习。

这可就真的让那几个最初只是想着来这里打打酱油,混点盘缠就开溜的书生有些感动莫名。

甚至产生了极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深深的觉得,自己肩上担负着化夷为夏,教化夷狄的重担。

然后就自己把自己感动的稀里哗啦。

于是,便认认真真的在这漠南边陲,当起了启蒙老师。

每天不厌其烦的给那些曾经感觉哪怕只是接触都觉得恶心的夷狄孩童上课。

教他们识字、写字。

从一笔一划开始,从横竖练起。

于是,有一天早上,这个漠南的小山谷中,忽然响起了整齐的读书声。

“苍颉作书,以教后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声音整齐,发音标准,其声洪亮,其气昂扬。

声闻十余里,响彻鶄泽。

从此鶄泽东方山谷的读书声,就成为了这漠南边陲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而这读书声的传说,随着来往的商旅的增加,不断向周边扩散。

鶄泽的塞外小中国之名,由之更加响亮。

以至于,就连长安城里,也渐渐有着相关的传闻。

虽然流传度暂时还不够广,但在市井里,已经有着人在传说了。

塞外出现了一个小中国,其人右祍蓄发,还会组织读书学字?

多稀奇啊!

就连兰台的御史们,也听到了些相关风声,将这个事情打了报告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