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江东才俊(2 / 2)

重铸清华 因顾惜朝 4194 字 3天前

樊燮曾在永州任总兵一职,此人官声极坏,其主要劣迹一是贪污,二是气焰嚣张。他的情况被反映到省里总管一省军务吏事的左宗棠耳朵里。左师爷一贯是不假颜色的直性子,听到之后勃然大怒,立即向湖南巡抚骆秉章建议,参劾樊燮。骆秉章迅即上奏参劾樊燮。

但是,樊燮是个有背景的人,他和湖广总督的官文关系非同一般。骆秉章参他之前,官文却已上折保奏他为湖南提督。

左宗棠明知樊燮是官文的人,不但不化刚为柔,反而变本加厉地侮辱了樊燮一次。

咸丰四年四月,樊燮到省里请训,骆秉章让他直接到左公馆听候处理。樊燮到左公馆以后见到左宗棠只是作揖行礼,没有下跪请安,左宗棠厉声喝斥他说:“武官见我,都要请安,你怎么敢如此怠慢?快请安!”樊燮回答说:“如何请安自然有朝廷的体制约束,我的官职虽轻,也是朝廷二品官,怎么能向一个师爷下跪呢!”左被驳斥,不由恼羞成怒,大骂一句:“王八蛋,滚出去!”樊燮遂以此为凭据,向皇上状告左宗棠,说他是“劣幕”。

咸丰帝奏阅后,龙颜大怒,对“劣幕要挟”一词尤为重视,曾经对左宗棠的好感消失全无,立马下旨查办此事,将原奏发交湖北审办,并批示:“如左宗棠果有不法情事,可就地正法。”案件落入官文手中,官文得意非凡,哪有放过的道理?左宗棠平时张扬,嫉恶如仇,得罪不少小人,官场对他的訾议颇多,官文乘机收集这些怨言整理成劣幕恶迹上报给朝廷,并最终促成了左宗棠的死罪。

左宗棠命在旦夕!

胡林翼一听此事,心急如焚。季高啊季高,平时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叫你不要意气用事,哆口谩骂,现在捅出这么大个娄子,你我怎么办?湖南怎么办?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你啊!

来不及多想,胡林翼就给官文写了一封信,恳求官文兄能高抬贵手,左宗棠失礼之事多有包容等等。当时这个案件非同小可,两湖官员都噤声不敢贸然表态,只有胡林翼一人为了好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虽然此时胡林翼与官文搞好了关系,两人以兄弟相称,打得一片火热,但遇到实质性的问题,两人还是针锋相对。在这件事上,官文态度坚决,毫不退让,他看了信后,冷笑道:“哼,就凭借你润芝的三言两语,也能起死回生么?左宗棠气焰嚣张,不把我官某人放在眼里,此事绝不会善罢甘休!”胡林翼知道求之不得,不想和官文斗得鱼死网破,就从别处寻找出口,就算斡旋到底,也要把左宗棠救出来。很快,他想出四个办法,这四个办法可谓万无一失,全面保证了左宗棠的性命。

山高皇帝远,要理清此事,首先要到京城打理,转变皇上对左宗棠的态度。胡林翼想到了在北京的郭嵩焘和王闿运,于是就连夜就写信给他们,嘱咐他们向皇帝最宠信的大臣肃顺和试读学士潘祖英求情,一定要解救出左宗棠。

肃顺搜罗天下人才,“肃门之子”多为湖南人,湖南名士郭嵩焘和王闿运就是其中之二。郭嵩焘生于湖南湘阴县的地主家庭,字伯琛,号筠仙,有“芬芳悱恻、著述之才”。入京前,曾一度为湘军筹粮筹响,购置兵器,疲于奔走;入京后,成为肃顺和咸丰帝的心腹,接二连三地为咸丰帝出谋划策。王闿运,字壬秋,又字壬父。湖南湘潭人。学富识广,是晚清著名的文学家,虽然没有显赫的官职,却常出没于京城的大官僚家中,说话很有分量,深得众官的赏识,尤其是肃顺的信任,二人地位、年龄悬殊却结为异性兄弟,由此可见二人的关系非同寻常。郭、王二人能在皇帝身边立足,无疑接通了湘系与最高当局的直接联系,湘系能“京信常通”,他们功不可没。

“你们跪安吧,”咸丰皇帝犹是愤愤,这官文是自从常大淳改任四川总督之后,自己御笔简拔的,自然有偏有向,“你们跪安吧,朕已经将左宗棠不法之事叫湖北地方去查了,想必很快能水落石出。”

“喳。”

这一天,王闿运收到胡林翼的来信后,急急忙忙奔到肃顺府上,要与肃顺出谋策划。肃顺此时早知道咸丰帝的诏旨,要严惩左宗棠,有心要救左公,只是一时拿不定主意。

王闿运看出了端倪,试探地说道:“左宗棠才气过人,性情刚直,所以得罪了不少人。但他是湘军中极为重要的人物。对湖北和江西的湘军有过很大的扶持。倘若恩相加惠于湘军,湘系必感激不尽啊!”

肃顺的心全被王闿运看穿了,湘军势力日益壮大,肃顺不像大多数满族权贵那样诚惶诚恐,“思欲延英雄,以收物望”,他要拉拢这支能遮半边天的力量,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位。

“左宗棠秉性忠介。实在是能扛起我大清的人才,如果他有不测,天理不容!我何尝不想救出他,可此案关系重大,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连累多人。凭你我的力量。也难以起死回生啊!”

“但是,”肃顺瞧了一眼王闿运,又喝了口茶,继续说道,“我可以试试到皇上面前说情,但要有人保荐,我的话才能起作用。

王闿运忙说:“恩相不用过滤太多。保荐的人,我早已打理好了!”

“哦,是谁?”肃顺十分惊奇。

“乃当今侍读学士潘祖英!”王闿运朗声答道。潘祖英是当时非常出名的探花,是翰林院的大才子,他写的文章,皇上十分喜欢。策动他写奏疏保荐,咸丰帝更容易接受。

是夜,潘府。

当时郭嵩焘备厚礼拜访潘祖英,十分恳切的对他说:“左宗棠是湖南顶天立柱之人,也是湘军倚重的大人物。一向言直口快,不会虚与委蛇,没有想到现在遭诬陷暗算,救出他是众望所归。先生才华馥比仙,深孚人心,当今圣上,尤为爱惜。还请先生劳费心思替左公保荐,左公命系一发。全在先生你手中掌控着。如果左公不在,湖南再也无法扛住,长毛必来倾覆,而东南的局势也会因为他而改变。大清河山,岌岌可危!”

潘祖英被郭嵩焘的这番肺腑之言深深触动,他是识大体的人,当下连忙答道:“郭兄太客气了,郭兄深明大义,潘某佩服之极。左公的事情,我已有耳闻,早想助一臂之力!如今深得郭兄信任,保荐左公,潘某义不容辞!”当即取纸拿笔,泼墨挥毫,洋洋洒洒向皇帝奏疏道:“骆秉章调度有方,实由左宗棠运筹决胜,此天下共见。而久在我圣明洞鉴中也。……是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宗堂也。宗堂为人,负性刚直,嫉恶如仇。湖南不肖之员,思有以中伤之,久矣。湖广总督官文惑于浮言,未免有引绳批根之处。宗堂一在籍举人,去留无足轻重。而楚南事关系尤大,不得不为国家惜此才。”

潘祖荫三次上疏,使案情迅速好转。几乎在同时,来自湖南、京城各官员的奏章纷飞而至。骆秉章上折陈述冤情;曾国藩陈述左公“刚明耐苦,晓畅兵机……”;胡林翼这时也奏疏为左宗棠澄清事实,力荐左宗棠,为好友剖白,是胡林翼营救左公的第二个办法。

咸丰奏阅后,十分动容。果不其然,一日看完奏疏后,咸丰向身边的皇后说道:“左宗棠果然能干,如今天下多事,这种大才,应该给他一个机会。”杏贞早就知道左宗棠的事儿,有心拉上一把,便开口笑着说道:“臣妾也听说左公在湖南巡抚骆秉章幕中,赞画军谋,成绩显著,以一省之力供养湘军南北征伐发逆。圣上英明,这样难得的人才,自当爱惜。”咸丰深以为然,点点头说道:“朕以为官文陈述恐怕多有不实,还是改派御史去查访吧。”杏贞微笑点头,又睇了一眼在边上伺候的小安子,小安子心领神会,悄没声的出去了。

过了没多会,如意进来禀告,“肃顺大人求见。”

杏贞站了起来,甩了帕子行礼,“臣妾回去瞧瞧大阿哥醒了没有,臣妾告退。”

“恩,你去吧,吩咐御膳房把晚饭摆在坦坦荡荡,咱们对着那些锦鲤用晚膳。”

“是,还要宣那些妹妹们来?。”

皇帝思索了一番,“就叫丽妃,椿贵人吧,人多也热。”

“是。”

杏贞出了勤政殿,就瞧见肃顺在台前垂手候着,肃顺低头行礼请安,杏贞对着这在咸丰朝的大敌不敢掉以轻心,连忙轻笑:“无需多礼,肃顺大人赶紧进去吧,皇上等着你呢。”

杏贞行步走到坦坦荡荡瞧鲤鱼去——这个地方离宫门近些,摘下了一丛金桂来逗跳跃不已的锦鲤,边看着小太监们在布置着晚膳的桌子,过了半个时辰,小安子从南边的几颗香樟树后头绕了出来,笑嘻嘻地打了个千,杏贞说道:“事儿传出去了?”

“回娘娘的话,传出去了,恰好在外头候着的轿夫边上瞧见了郭嵩焘,我把他招手过来,说了皇上在养心殿说的事儿。”

“很好,”真不好意思,我又抢了你的主意,肃顺。杏贞露出了一丝得意的微笑。

“肃顺言左宗棠之事,文宗曰:此事皇后已言及,着御史前去查。肃顺瞠然不能语。”

——《国朝史之文宗本纪》